先锋模范 | 王水斌:从“泥腿子”到生产能手
发布时间:
2023-05-11
从农民工到生产能手,从技术“白丁”到公司骨干……王水斌用匠心和近30年的坚守,实现了人生蜕变,布满厚茧的双手留存着他最美的“人生轨迹”。
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,机械轰鸣声不断,全自动搅拌机、空轨吊机、机械铲车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,王水斌正在同工人一起将原料石头破碎,然后慢慢倒入模具中,经过层层工序,一块块钢包耐火材料便“新鲜出炉”。
谁也不曾想到,如今拥有180多名员工,年营业收入2亿元的公司,在上世纪90年代,还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“小作坊”。动作娴熟且技艺超群的王水斌,曾经也只是一个“门外汉”。
“农民最不怕的是吃苦,一把锄头一把锹,我们就干起来了。”1994年,27岁的王水斌放弃了建筑工地搬运工的谋身之路,怀揣着一腔热血进入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。
刚进入公司,一台像样的设备也没有,仅有4名一线工人和一堆铁锹,王水斌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,反而激发了斗志。他带着工友们从零做起,手工将石头爆破,按比例进行搅拌、成形,凭借着勤劳的双手,“纯手工”钢包迅速打开周边市场,脚踏实地的王水斌也很快被提为班长。
由于高人工和低效率,公司发展步伐缓慢,面对“大订单”只能望而却步。为改变现状,王水斌建议购买一台简易搅拌机,可以节省8-10名人工。就这样,公司引入了首台机械搅拌机。
新买的机械大家不会用,王水斌成了第一个敢吃“螃蟹的人”,只要有休息时间,王水斌就在厂房内熟练机器的操作方法,不断摸索尝试,经过近半个月的磨合,人机协作越来越默契,生产进度按下了“加速键”,公司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。2008年,发展规模逐步达到40人,并成立专业生产部,王水斌也从班长成长为生产部副部长。
随着产品迭代升级步伐加快,王水斌对设备和工艺也更“痴迷”了。他多次提出改进生产设备工艺的想法,在他的办公桌上,放着厚厚一摞由他设计的图纸,每一个图形、每一项数据,都是熬夜修改的心血。经过他和工友的反复实验,成功申请了《一种钢包无碳预制块残砖的破碎装置》《一种转炉维护用渣罐喷涂料生产装置》等实用新型专利,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,如今生产部每年可完成生产发货15000余吨。
“我大学毕业就来这里工作了,已经有20多年了,王部长是我的第一任老师,他手把手教会了我各项生产技能和专业知识。”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程益红告诉记者,多年来,不管身份如何变化,王水斌一直与工人同吃同住,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。
2021年,钢包原材料价格上涨,公司效益每况愈下,如何找到“破局之道”成了公司亟需解决的难题。
“将废料进行回收利用,代替原材料来降本。”正在大家为此一筹莫展之际,王水斌的一番话让这个身处边缘的企业又重新点燃激情。为印证建议的可行性,原本只负责生产技术的他,开始“跨界”参与技术创新,通过生产和技术相配合,不断对废弃材料实行再三测试、再三打样,成功破解了“成本难题”,每年为公司降本150万元以上。
“小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,做事要认真负责,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身边的人,只有脚踏实地,多学习,多创新,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,为岗位增光添彩。”近年来,王水斌以实干书写人生,用奋斗镌刻荣光,用匠心铸就梦想,虽已年近六旬,但在生产和技术的道路上未曾止步。
“王水斌作为一个青年农民工进入如星,三十年来一贯勤勤恳恳、脚踏实地,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升级,为企业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力量,是广大农民工的典范。”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这样评价他。